北师港浸大(UIC)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积极探索自我。正值国际妇女节,让我们走近她们的故事,看看这些毕业生初登杏坛后如何不断成长。
以兴趣为帆 笃行致远
郭佳悦
北师港浸大2018届食品科学与工程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人类营养学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营养与毒理学博士后
现为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副教授
郭佳悦在大二时开始接触研究实验,发现自己对实验很感兴趣,这促使她后来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在导师徐宝军教授的指导下,郭佳悦完成了两个毕业研究课题,并且这两篇论文都成功发表在SCI期刊上,这可以说是她学术研究之旅的正式起点。
除了学术指导,徐宝军教授对郭佳悦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很多宝贵建议。在徐教授的推荐下,郭佳悦成功获得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直博录取。
郭佳悦4年就读完了博士,期间发表了18篇SCI顶刊论文、参加了23次国际学术会议,并获得杰出博士生科研成就奖和美国SEC Emerging Scholar称号。其后她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并且获得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博士后奖学金。
郭佳悦的学术道路可谓一路“开挂”,然而背后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也是巨大的。读博期间,郭佳悦因研究瓶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她对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依然坚持在实验室做着新的尝试。为了调整状态,她将大目标拆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并设立一些奖励,通过短期的成果给予自己积极的情绪反馈。在不懈的努力下,她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数据出来之后,那一年我发了6篇SCI论文。”
学有所成后,27岁的郭佳悦作为优秀人才被中国农业大学引进,成为目前其营养健康系最年轻的副教授。今年,她将开始指导硕博研究生,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为他们答疑解惑,成为他们学术路上的引路人。
从学生转变为老师,郭佳悦不仅在心态上需要更加独立,思维上也需要更加创新。她又将经历一场新的成长之旅。
回忆起本科生活,让郭佳悦深有感触的是UIC带给她的蜕变,以及在这里拥有的丰富精彩的生活。她连续三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还走了三年校园T台秀,被好友们戏称为UIC的“御用模特”。
这些收获对于刚入学时的她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刚入学的时候,我是一个比较胆怯内向的女孩,站在讲台上讲话都会很紧张。”郭佳悦说,在多元、活跃的校园氛围浸润下,她参与各种活动,变得更加勇敢自信。更令她欣喜的是,在这里,学术研究向她敞开了大门。
郭佳悦说,成长之路没有捷径,需要专注、积累和沉淀,“这条道路永无止境,需要一直进步才行。”
向前辈“偷师”
孙浪
北师港浸大2016届食品科学与工程
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硕士
康涅狄格大学食品微生物博士
现为中南大学讲师
孙浪的本硕博学习均聚焦于食品微生物领域,目前在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担任讲师。初登讲台的她,在忙碌的科研、教学、行政工作之余,会抽时间充实医学知识储备和提升教学技巧,例如通过观摩资深老师的课程来“偷师”学习。
在观摩过程中,孙浪发现,如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一些变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比重增加了;对于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实验,学生在线下操作中面临较大困难,而现在可以通过虚拟教室进行线上模拟实验,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孙浪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现在也在逐步开展皮肤微生物与皮肤疾病的相关研究。从问题探讨、阅读文献、进行实验到论文撰写,她不断有新的思考和发现,她喜欢这个过程,也很享受科研的乐趣。
回忆起在北师港浸大做实验的场景,孙浪认为北师港浸大的实验室条件优越,配备各类中大型仪器,而且给学生充分的使用和操作机会。“对这些仪器的了解和应用也打开了我的科研思路。”
孙浪还提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雷波教授和徐宝军教授,在她毕业之后,她有问题仍会向他们请教,得到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她十分感激。
节选自UIC官 网U秀 | 今天的头条给她们 (来源 | 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