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1,计算机科学系本科生成果获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医学旗舰会议IEEE BIBM收录

近日,北师港浸大(BNBU)理工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本科生团队在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医学领域崭露头角。2022级本科生关越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Accurate Protein-Ligand Affinity Prediction by Modeling Molecular Interactions”,在陈佳星博士的指导下,成功被该领域的国际旗舰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ine (BIBM 2025) 收录,并作口头报告。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我校本科生扎实的科研能力,更印证了学校在跨学科人才培养领域的显著成效。








PART.01

文章内容简介


在药物研发中,科学家需要弄清楚“药分子”和“靶标蛋白”之间能否紧密结合、结合得多牢。这件事就像要预测两个人的握手是否稳固——其中的力来自各种看不见的“化学握力”,例如氢键、疏水作用和电性吸引。过去的图神经网络模型多是从单个原子的角度去理解这些复杂关系,但这有点像聚焦人的手指而非握手的过程。而本研究提出的新方法 PHESA(Physics-informed Hierarchical Edge-Set Attention,物理信息驱动的多层级边集合注意力 ) 选择了另一条路——让AI直接学习“分子之间的互动”本身,也就是这些“化学握力”的网络。

论文提出PHESA网络

PHESA不仅考虑单个原子间的作用,还能在更高层次上把这些细节整合成化学基团(motif、残基)之间的整体关系,同时通过物理规律让注意力计算时考虑真实的自然法则。这样的设计让PHESA在蛋白质-小分子亲和力预测、蛋白质-蛋白质自由结合能预测等任务上表现卓越。

左起:第一作者关越、通讯作者陈佳星博士、第二作者王心祥、第三作者李欣泽

关越表示,这篇文章的成稿过程历经多轮修改,直到截止日期前一周才走上正轨,这期间离不开陈佳星老师的举旗定向。非常感谢陈老师在暑假牺牲了休息时间,帮助他不断地完善论文的实验设计和写作。此次这篇文章能被接收令他备受鼓舞,期待未来在陈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持续深耕,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PART.02

会议介绍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ine (BIBM 2025) 是生物医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领域的旗舰会议之一,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会议列表中列为B类会议。会议投稿周期共收到2083篇论文,最终接收411篇Short Paper,接收率为19.8%。BIBM 2025 将于今年12月15日至18日在中国武汉举行,届时将汇聚全球该领域专家学者,展示最新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来源 | 计算机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