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近日公布,北师港浸大(BNBU)理工科技学院三位青年教师成功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充分展现了我院青年科研人员扎实的研究功底与创新活力。
项目负责人:毕晓文博士,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数据科学专业助理教授
项目名称:基于强化学习的非平稳受电弓电动公交系统安全高效实时充电调度
项目简介:在传统充电模式下,电动公交因续航有限往往难以支撑高强度线路的运营。受电弓充电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对接和高功率补能,可部署在首末站或途中站,利用车辆调度间隙或乘客上下车时间快速充电,从而显著提升续航能力。但与此同时,这种分散且高频的充电方式也增加了运营管理的复杂性。为此,本项目将构建仿真模型刻画受电弓公交系统的运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强化学习的实时充电调度方法,以提升效率并保障安全。研究成果对优化我国电动公交运营模式、加速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负责人:杜新炜博士,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统计学专业助理教授
项目名称:高动态星间激光通信多维信号损伤联合抑制理论与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星间激光通信是建设6G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实现全球无缝覆盖与海量数据传输的核心技术。然而,星间激光通信系统在高动态环境下面临多普勒频移追踪范围受限、时变信道均衡收敛速度慢、多域噪声抑制效能低等核心瓶颈,亟需突破性解决方案以提升系统性能。本项目拟研究宽域非线性多普勒频移及相噪追踪、强时变信道全局最优快速均衡算法以及抗多域复合噪声干扰的幅度-相位信号检测,以实现动态、高效、鲁棒的多维信号损伤抑制,最终保障10GHz动态多普勒信道及多域噪声耦合场景下的可靠传输,为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项目负责人:葛明明博士,生命科学系环境科学专业助理教授
项目名称:热力学效应对空化强度及其微尺度结构失稳的影响机制研究
项目简介:项目聚焦流体力学领域的复杂空化问题,当水流局部压力变低时,会形成小气泡,这些气泡受压又会快速破裂。该现象广泛存在于水力发电、船舶螺旋桨等新能源装备中,会引发设备损坏、效率下降及能耗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项目将通过搭建可控温压闭环空化水洞实验平台,结合同步辐射X光成像与PIV流场测量等技术,量化热力学参数对空化过程的影响,揭示微尺度结构失稳与宏观流场的跨尺度作用规律,进而构建含热力学修正的空化动力学模型,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调控策略,实现空化强度的精准动态控制。研究成果将填补热力学效应空化理论空白,为抑制有害空化(如空蚀)、强化有益空化(如超声医疗)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还可应用于污水处理和新能源装备优化,助推环保与产业技术革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中级别最高、影响最广的科研项目,一直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关键标志。近年来,北师港浸大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持续完善科研管理与激励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环境。理工科技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优化项目申报的组织与服务工作,科研建设成效显著。本次获资助的三位教师均为学院近年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他们的成长充分体现了学院科研梯队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创造力,持续提升整体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 | 理工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