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俊是香港大学(以下简称“港大”)生物化学专业大三学生,在刚过去(2024年)的这个暑期,他选修了一门具学分的校外科研实习课。由于在香港不容易找到暑期科研实习机会,而他一直对海洋生态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机缘巧合发现了UIC詹肇泰副教授在做海岸生态的研究,他毫不犹豫申请加入,参与詹老师的珠海底栖生态研究项目。
简文俊说:“在UIC的实习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从多方面体验到了生态研究的重要和趣味。詹老师给我们开实验会议,讨论实验设计和进行结果分析,也会在实验室给出一些关键性技术指导。另外,我也跟着詹老师的两位研究生用GIS做空间分析、去湿地采样、在实验室做后续的DNA提取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等等工作。在野外近距离接触各种底栖生物让我倍感兴奋。采样看似容易,但工作流程却不简单。在实验室,我们不仅用传统的方法鉴定物种,还用到分子生物学技术例如PCR、DNA测序等进行物种鉴定。这让我对香港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应用。整个实习体验让我对科学研究与生态保护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香港大学本科生简文俊(右)与詹肇泰副教授(左)在UIC环境科学实验室
詹肇泰博士(UIC生命科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说:“我们专业自从开设暑期科研实习项目以来,参加的都是UIC本校学生。这是我第一次接收来自中国香港的实习生,尤其是来自全球顶尖的香港大学,让我很高兴。可见大湾区各高校之间有很大的学术与教学合作空间。我观察到团队中的UIC研究生及FYP学生和文俊合作无间、相处融洽,他们可以用英语和普通话进行学术交流,互相学习。另外,由于文俊来UIC环科实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选修了一门具学分和letter grade的校外实习课程,所以在实习结束后我作为他的导师必须要按照港大的学生实习表现评价体系去打分和给评语,在这过程中我也亲身体验了港大此类课程的教学流程。其实,UIC环科也开设了一门具学分的“环境科学与管理实习课”,从这次配合港大的经验来看,我们对这类课程的设置和评分体系与港大十分相似。因此,文俊这次过来我们这里实习,可以说是Triple Win。”
詹肇泰博士(右三)的研究生/FYP学生团队与简文俊(中)
简文俊的这次实习打开了UIC环科与香港大学的教学合作先河,希望以后有更多大湾区高校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实现学生及合作高校的三方共赢。
来源 | 生命科学系环境科学专业
编辑 | 何石媚
审核 | 詹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