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C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4届毕业生概况——超九成学子选择深造,近九成获QS前50名校录取

UIC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FS)2024届准毕业生共计42人,截至2024年6月10日统计,38人选择深造,深造率达90.5%,2人选择直接就业,2人计划Gap Year。在选择深造的学生中,41.0%被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高校录取,71.8%被前20高校录取,87.2%被前50高校录取,94.9%被前100高校录取。深造院校包括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墨尔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


毕业生Offer数据

本届准毕业生共收到录取通知书141份。所有通知书中,来自英国的通知书共42份,占比最大(29.8%),其次是中国香港38份(27.0%)、澳大利亚30份(21.3%)、新加坡18份(12.8%)、美国6份(4.3%)、荷兰5份(3.5%)、中国内地2份(1.4%)。



QS前100高校offer数量

(截至2024年6月10日统计结果)


最终去向信息

在选择深造的准毕业生中,目前已有28名同学明确了最终选择,其中前往中国香港留学的人数为8人:5人选择香港大学,1人选择香港科技大学,1人选择香港理工大学,1人选择香港浸会大学;前往新加坡留学的人数为6人:4人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2人选择南洋理工大学;前往英国留学的人数为5人,1人选择帝国理工学院,4人选择伦敦大学学院;前往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为5人,1人选择墨尔本大学,2人选择昆士兰大学,2人选择新南威尔士大学。

2024届准毕业生深造专业绝大多数为食品科学以及其相关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毒理学,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工艺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营养学以及食品科学与技术。同时食品科学领域融合,实用广泛,延伸至了其他交叉专业类别如生物,化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领域的深造,包括化学科学与仪器,合成生物学,仪器分析,药理学,临床与公共健康营养学,食品工业管理与市场等以及其他相关方向。


优秀毕业生分享


邢铭育

伦敦大学学院 临床与公共健康营养硕士深造

四年前,我和双胞胎妹妹(UIC2024届媒体与传播准毕业生邢铭芳)一同踏入UIC开启了各自的探索之旅。光阴荏苒,校园中四年朝暮,我收获良多。UIC的英文教学环境提供了多样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既开辟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也拓宽了追梦的舞台。在这里,选择成为了一种展现主观能动性的方式,它让我们在思考与权衡中感受到了自由意志的能量。

在食品大家庭中,每位教授、助教、学长学姐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我有幸在王娅博士的指导下参与研究新型治疗糖尿病技术的项目,并独立完成我的毕业设计——“载药双敏感微凝胶靶向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此外,课外活动也让我从一名辩论小白成长为能独立组织举办活动的理工科技团总支学生副书记、中华射道协会策划部部长及专业学生代表。受“我有足够的努力,并且一直在路上,所以我的未来有无限可能!”这一信念激励我继续深造并将所学所爱奉献于社会。


张轩祎

新加坡国立大学 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学硕士深造

UIC以其英文授课和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著称,通过小组作业和演讲展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科学教育和研究经验。在UIC,食品科学专业不仅覆盖了食品加工、安全、营养和质量控制等关键领域,还特别强调英语能力的提升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特别地,在学业的最后一年,食品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有机会进入实验室,亲自参与前沿的食品科学研究项目。我有幸在徐宝军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了关于淀粉和菊粉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这段经历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我的专业视野,更让我亲身体验到了科研的全过程,从构思实验到解读结果,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激情。通过UIC的食品科学专业,我不仅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地表达和交流。毕业生们,包括我自己,凭借在UIC获得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将能够在全球食品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展开我们的职业生涯,无论是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控制、产品开发还是科学研究。回顾在UIC的日子,我感激每一次挑战和机会,它们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技能,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怀抱着对食品科学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王诗琴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生物学研究型硕士深造

在UIC四年的学习时间让我掌握了如何学习新领域的技能,让我逐渐找到了我感兴趣的领域,让我初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因为被英文教学和全人教育理念所吸引,我选择在高考之后来到UIC开启我的本科生涯。与高中生活截然不同的是,这里的本科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班级,每个专业的同学们通过朋辈导师所串联起来,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新的校园生活中。在符合整个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调整自己每学期的课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我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需求。在兼顾学业的前提下,作为本科生的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到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并得到老师们热情的帮助。在本科期间,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文章两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3.4。

除了学习和科研,学校完善的健身设施,丰富多彩的社团苑舍活动,和独特的全人教育课程也让我们在刚刚成年这个特殊的阶段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UIC的四年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自己,让我看到了我未来的无限可能!


来源 | 生命科学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文 | 孔晖珏(FS 22级学生)

编辑 | 吴晓妍

审核 | 徐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