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泓逸专访——在努力中收获梦想的“幸运儿”

卢泓逸,统计学专业2019级学生

cGPA: 3.89/4.00,专业GPA: 3.95/4.00;

曾获2020&2022年学校一等奖学金、2021年院长推荐奖学金;

爱好摄影、钢琴、羽毛球等

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专业的录取


在大四申请季接近尾声之际,我们采访到了统计学专业大四学生卢泓逸,她刚刚收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对于获得名校offer,学校申请以及在UIC的生活,卢泓逸有很多经验和感悟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于这次访谈的主要问题她是怎么回答的吧:

问题1:对于拿到加州伯克利的offer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卢泓逸:很惊喜也非常激动,我整个申请季挺坎坷的,所幸最终得偿所愿。我一直有关注该校的历史录取数据,内地本科申请者一般很难成功,除非是清北复交级别的院校。同时我也觉得很惊险,差一点就和梦校失之交臂,因为语言考试准备的比较晚,到去年10月底才出成绩,因此我一开始的申请的重心是在英国和香港,所幸最终语言成绩通过,才没有放弃美国研究生的申请。

问题2:面对申请季,你是否有些自己的申请经验和感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卢泓逸:我觉得针对这个学校的申请或者说名校申请,首先GPA还是最重要的硬性指标,它能决定一个申请者的上限。伯克利理工科确实很强,大多数专业都是世界排名前五,根据US News发布的排名,伯克利统计学专业排名全美第二,仅次于斯坦福;同时伯克利比较看重绩点,去年统计学专业的录取平均GPA去到了3.85,所以申请者的GPA变成了最有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其次我觉得文书写作很重要,并且需要有所侧重。美国大多数学校除了要阐述自己专业领域的经历(SOP),还需提供非专业经历的个人陈述(PS/PHS),让学校从更多角度了解你。因此我在打磨个人陈述的时候将它官网上所有重要信息都浏览了一遍,最后总结出伯克利更欣赏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强的申请者,所以我选择摘取自己贴合这两方面特质的相关经历写进文书来提高申请成功率。

在整个申请中,我认为绝大部分申请工作其实都需要亲力亲为,只有自己会为自己的未来竭尽全力,中介更多是让申请者有个心理安慰。所以申请还是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提前认真准备。针对语言成绩,我认为只要达到申请学校要求的标准即可,更高的语言成绩其实对于拿到offer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另外,要根据自己的未来规划合理选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坚持申请美国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觉得比起英国相对来有更大概率留下,因为我希望毕业后可以在美工作几年积累经验。而且伯克利背靠硅谷,是一些科技大厂的主要生源校,和我期望的职业路径十分契合,所以这个项目在我的申请中是最优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的是申请是有运气成分在的,很多结果我们无法控制。有些自己觉得十拿九稳的项目最后等来的是拒信,有些只是抱着冲一冲的想法的项目却向你抛来了橄榄枝。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未来的申请中一定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尽力而为就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的。


问题3:你觉得UIC学习生活的四年对你有哪些帮助?

卢泓逸:首先,课程设置方面其实对我来讲是个“反向驱动”,比如对于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获得理想的成绩我在相关课程上都要“逼”着自己完成,克服心理障碍的同时也就自然的让自身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提升。例如有些通识课程课堂表现占比很大,我就会逼着自己每节课都积极与老师互动,这其实也在无形之中让我对课程的理解更加的透彻,在这也非常感谢UIC的教育模式和老师们的倾囊相授。

卢泓逸与FYP导师邓宇辉博士合影

其次,UIC给了我不断探索自己在不同领域的能力的平台与机会。比如在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与创业”挑战赛中熟悉了如何完成商业计划书;作为UIC统计专学的记者在撰写学术讲座的报告中锻炼了自己提炼重点的能力;在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典礼担任英文主持锻炼了我的公开演讲能力与胆量……这些经历都在推着我一次次走出舒适圈,弥补自身的薄弱环节;同时在UIC的四年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领导力,比如在小组项目中担任leader的角色,在课外担任MCP朋辈导师,帮助学弟学妹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给出一些学习生活上的建议;再比如作为学校社团摄影部负责人,负责创新栏目,组织策划活动与摄影部人员的分配等等。这些都让我在多角度打磨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学业。

最后,我觉得UIC超长待机的暑假在我看来也是非常珍贵的,可以好好利用起来,它让我有时间去体验不同行业的职场氛围。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利用假期实践开拓了视野,筛选出自己不感兴趣的岗位与行业,最终坚定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卢泓逸参加MCP朋辈导师计划(左一)

问题4:大学期间你觉得有没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你的成长至关重要?

卢泓逸:我觉得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大二这一年。因为专业课和通识课一下子堆到一起,作业量也很大,更需要课上课下的高效率和较高的完成度,我也是通过这一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所有好的结果也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在学习上,我的秘诀是提高课上听课效率,课下复习要有侧重点,多思考课程的不同章节的内在逻辑,同时针对不同课程的重点反复练习。比如对于那些侧重证明能力的课程,除了老师上课推导的结论,我会将书上其他的延伸结论全都自己推一遍,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中提升自己的证明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能够举一反三。此外,善于利用学习资源也很关键。除了上课的PPT,对应教材是最有价值的辅助材料,与此同时更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比如我在学线性代数II时同步把b站上MIT教授的线性代数课程也看了一遍。正因此,线性代数II是我理解最透彻的一门课。同时,对于小组作业我也会非常认真对待,把自己置身每个人的角度去设计和复盘。

卢泓逸(左二)获得2021年院长推荐奖学金与其他统计专业获奖者及汤校长合影

问题5:关于其他方面,你还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卢泓逸: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只是大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学会劳逸结合。我是一个挺爱玩的人,所以为了能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又不耽误学业,我会让自己更加高效的学习,在那期间屏蔽一切干扰。最后,祝所有UICer都能study hard,play hard!

卢泓逸旅行摄影作品

卢泓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一个UICER四年平凡而又精彩的成长经历。从初入校门的青涩,到最终成功的去到了自己梦想的学校,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鼓舞着所有UICER勇往直前:成功其实并不遥远,只要付出和坚持终将有所回报。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系主任叶华军博士认为,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统计学专业由方开泰教授创立于建校之初,对于学生的培养,所有统计学专业老师都尽职尽责,为学生的成长倾注心血。统计学专业陆续有学生申请到世界顶尖院校,这也是对所有老师、同学的努力和付出最好的回报。正是由于统计学本科生的优异表现,统计专业于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相信统计学专业可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

来源:统计与数据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