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师港浸大理工科技学院生命科学系环境科学专业成功中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二井湾湿地公园生态管养标准制订项目。环境科学专业和广东省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应用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助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制订湿地生态管养标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二井湾湿地公园位于横琴岛西侧,面积约332公顷。根据《横琴新区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二井湾湿地公园被定义为国家级精品湿地公园、红树林保护基地、生态科研教育中心。目前,二井湾湿地公园需制订新的湿地生态管养标准,以达到《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横琴二井湾湿地公园(一期)鸟瞰图
在较早的时间,生命科学系副系主任、广东省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应用重点实验室成员、环境科学专业副教授詹肇泰博士于2022年带领其2名博士研究生王修志和梁凌紫制订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二井湾湿地公园(一期)生态管养计划(2023-2025)》,提出的生态管养方案、监测系统规划、管养评价系统受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的肯定,也为本项目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二井湾湿地公园生态管养标准制订项目将充分融合香港、澳门和国际湿地保育理念,制订适用于琴澳湿地的生态管理养护标准规则,形成合作区湿地公园生态管理养护标准体系,编制完成技术文件《横琴湿地生态管护技术指引》,定期进行现场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为考核监督管养工作提供依据。项目的开展将为合作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奠定基础。
项目团队
项目组成员由生命科学系环境科学团队构成:包括詹肇泰博士、梁志文博士、李迅博士、王子键博士和龚琴女士,博士研究生王修志、梁凌紫、黄文雯和张佳谣,本科研究实习生等。团队成员具有多样化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分别在保护生物学、鸟类生态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空间建模、遥感、环境教育、土壤污染治理、昆虫学、植物学、生态学等领域具有多年的研究或工作经验。数据管理是现代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引入北师港浸大广东省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应用重点实验的力量可以帮助湿地公园实施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项目组部分成员(左起 龚琴女士、梁志文博士、王子键博士、项目负责人詹肇泰博士、博士研究生王修志)
项目负责人詹肇泰副教授拥有二十余年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湿地公园管理和相关的科研经验,研究领域包括物种保育管理、生境及保育区管理、生物多样性调查、雀鸟生态研究、海草生态研究、环境生态影响评估、公众环境教育等;曾负责香港凤园蝴蝶保育区的创立和后续建设管理;2021年度凭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工作和成绩获得广东省长隆动植物保护奖——先进个人奖。
其他主要项目组成员中,梁志文博士是一位生态学家和昆虫分类学家,曾主持及参与昆虫分类学和生态学、城市或雨林生物多样性调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法医昆虫学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教育方面项目。
李迅博士主要从事与环境科学和地理相关的研究,曾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家为香港地政总署提供顾问服务。
王子键博士是植物生理学与岩土工程学领域的专家,擅长以数学模型指导各种环境模拟与环境工程问题。
龚琴女士具有植物学背景,曾参与多次植物调查并参与编撰多部植物学专著等。
此外,北师港浸大-珠海市观鸟协会联合横琴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保证了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本项目的开展对于加强UIC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环境科学专业参与本土建设的一个重要台阶,同时本项目还将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机会,使其能够参与到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实习项目中,从而获得更多项目经验,提升个人实践能力。
来源:生命科学系
文:龚琴
图:环境科学专业
审阅:詹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