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受北师港浸大(UIC)理工科技学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邀请,清华大学化工系邢新会教授来到UIC发表了以“使生物技术用于创新健康与生物制药工程”为主题的讲座。邢教授详细阐释了生物医药系统工程的原理架构和生物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生物新技术与研究实例,不仅给予UIC师生耳目一新的体验见识,更籍由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相互结合的理论模式,启发听众从多角度思考如何利用科学原理及技术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主任徐宝军教授进行开场介绍
作为在生物化工界耕耘多年的钜子,邢新会教授现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担任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一职。讲座上,邢新会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研究院重视发展交叉学科与“宽专业、厚基础”式的教学方式,及 “问题导向,兴趣驱动,道器合一,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邢教授还强调,理工科出身的学子,往往专注于科学技术却忽视了运营管理的学习,不利于未来的学业乃至于工作发展。因此,研究院提供了包括科研和创业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支持,希望为社会培养“任正非式“的科技企业人才。
邢新会教授
在学术分享方面,邢新会教授首先介绍了生物医药功能产品与保健产品的发现与生产的系统工程模型,即功能发掘,功能创造,与功能应用三个步骤,并由此引出了培育技术,生物生产,和生物产品工程等专业领域的介绍。此外,教授还简述了诸如微液滴微生物培养(Microdroplet Microbial Culture)系统、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等生物医药工程、化学工程相关新型技术与应用实例。例如,如何通过筛选所需要的生物表现型以推导潜在的有特殊功能的基因型,再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进行基因修饰,去获得理想的生物表现型。
讲座现场
邢教授的讲座幽默风趣,“接地气”又深入浅出。讲座伊始教授就向我们分享了过去海外留学的经历,拉近了与听讲学生的距离。教授还将“产学研”项目与国家“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等政策联系起来,鼓励大家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国家做出贡献。讲座中同学们个个认真专注,更是在结束后踊跃发言,与邢教授交流学术乃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主任徐宝军在讲座后用三个词总结了自己的感受,即“耳目一新”,“脑洞大开”,“醍醐灌顶”,并表示邢新会教授能将科研的每一成果都转化为生产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十分令人钦佩。
此次讲座不仅开拓了食品学子的学术视野,更是为大家的未来学习、工作发展描绘了不一样的蓝图。
理工科技学部副院长雷波教授为邢新会教授赠送纪念品
文:黄大豪 卫栩进(FST大三)
图:蒋茹
编辑: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