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美国得克萨斯州三立大学(Trinity University)和北师港浸大(UIC)第四次开展合作研习项目。2019年6月28日,两校在UIC举行为期三周的“中国的生态和生物保护”课程结课,两校学生展示了在珠海当地的研究成果。7月3日,部分UIC学生将前往三立大学继续研习。
参加项目的师生与工作人员
自2016年项目开展以来,今年在UIC的课程参与人数最多,有12名三立大学学生和11名UIC学生参与。他们分组合作开展主题研究,汇报了“风水景观格局对珠海会同村微气候的影响”“淇澳岛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多样性研究”“UIC校园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等研究成果,其他小组的主题包括“唐家湾海草床生态研究”“荔枝园与风水林林地垂直结构比较研究”“珠海市社区支持农业可持续性研究”“珠海市鱼市场海鱼的特征”等。
学生烹饪从湿地带回的食材
课程由UIC、三立大学以及美国西南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的教授联合授课,教学形式结合了课堂学习和实地研究,还有烹饪水产这种寓教于乐的创新教学方式,让中美学生深入了解湿地植物和中国饮食文化。
了解中华文化也是这次课程的学习内容之一,由全人教育办公室林柏宇老师讲授太极、美国西南大学助理教授Carl Robertson博士教授中文知识,包括口语、书面语和书法。
林柏宇老师演示和讲授太极
Carl Robertson博士教授中文知识
除了课堂学习,学生还参观了珠海和珠海周边的多个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广州和江门,了解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等。
师生参观珠海及周边地区
理工科技学部环境科学专业的詹肇泰博士是这次课程的负责人之一,他表示,加深中美青年对两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是此次暑期课程的目标之一。这次课程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环境,便于他们彼此交流,也提供了一个能加深文化交流的机会。
詹肇泰博士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
课程结束之际,UIC协理副校长魏楚雄教授为三立大学学生颁发证书,并听取他们对课程的反馈,他表示,等学生们回到美国,再有人问起中国时,他们就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真实的中国,希望能以此改变一些对中国不准确的认识。
魏楚雄教授在结课之际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反馈
魏楚雄教授向两名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颁发证书
魏楚雄教授与负责该课程的工作人员和授课老师合影
三立大学该课程的负责人Jonathan King教授向魏楚雄教授赠送纪念品
大二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李俊杰说道:“此次课程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解答了我们多少疑问,而是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机会,我们学会了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课程期间我交到了许多朋友,通过和他们交流我也锻炼了自己的的英语能力。”
李俊杰从魏楚雄教授手中接过证书
大三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印启幡和肖婉琪是去年参加过这个项目的学生,今年是学生助教。大四环境科学专业的周昌铭也是参加此次课程的学生,他喜欢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研究中国,尤其是大湾区是如何计划与实施生物保护的。他说道:“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我们还通过田野调查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中, 参观了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唐家地区海岸线的海草床,还访问了香港大澳渔村。”
文:何锭 吴玉棠
图:Samuel Burgess Marissa Furney 国际发展办公处
编辑:陈晓虹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