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四年,我改变了什么


每只破蛹而出的蝴蝶都值得整个春天的奖赏。这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在青春最为美妙的四年,当梦想振翅时,我们再次看到了曾经的成长和蜕变。

冯佳昊

来自广州,2015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

将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环境研究专业硕士

我变得更冷静和自信了。现在遇到问题和挑战,我坚信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是比较胆怯的,学校环境的变化和教学方式的变化让我一下子有些自闭了。那时候小组课题遇到问题会很慌,觉得完全无法解决,甚至会暗自埋怨小组成员为什么把活都塞给我。后来,我学会了在压力下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找寻更多的参考资料,预约老师见面咨询,使用各种资源来化解难题。

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我都在学习新的知识,尝试新的学习模式。每一门课,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压力,让我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越来越从容。

在UIC,所有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唯独看人的勤奋和努力。大学四年,我也积极参与团队项目、社团活动、体育训练和比赛,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让我逐渐融入了人群并建立了自己的人际交流特点。

 

张恺忻 

2015级环境科学专业  

将赴宾夕法尼亚大学环境研究专业读研

从调查火锅店空气质量开始的环科梦

张恺忻在UIC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便是第一个小组项目——一个调查珠海火锅店空气质量的实验。她和同学们一起,选择了六家不同的火锅店来探究不同的火锅锅底、火锅加热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变化,整个实验耗时一个多月。

张恺忻对于环境研究的兴趣是从高中就开始了,当时报考UIC,也是因为一眼看到了环境科学专业,便坚持将UIC作为第一志愿。进入UIC后,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张恺忻更是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她说:“我印象最深的是资源与环境这门课,给了我很多关于申请研究生项目的启示。在课上老师会要求我们做小组研究,我们组探索了应该如何针对太湖渔资源过度开发的现状开展对症下药的管理,做到可持续发展。也是通过这次小组研究,让我产生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更强的兴趣,发现中国在这方面做的还欠缺一些新概念的引领。”

 

唐一菡  

2015级统计专业  

将到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生物统计学专业读研

老师的关注助成长

唐一菡说非常感谢在UIC遇到的所有老师,他们不仅仅教会她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将他们的人生经验分享给学生。“我是一个问题很多的学生,常常在课上会举手提问,我的老师总是非常认真的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并给以鼓励和引导。有时候我在课上一皱眉头,老师会停下来问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小班教学和老师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在UIC得到了很多帮助。”

统计专业的老师对应用非常重视,也很严格要求学生。“每学期我们都会做很多项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让我们的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良好的数学和编程背景也让我在申请中获取了一些优势。”说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唐一菡提到了方开泰教授,并亲切的称他为“方爷爷”:“方爷爷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做研究的方法,还有做研究的态度,这也激励着我走上继续深造的道路。”

 

余舒杭  

2015级统计学专业  

将赴香港大学数据科学专业读研

挑战舞狮大赛

“挑战并战胜自我,能让我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余舒杭说道。作为UIC龙狮校队成员,大二期间,余舒杭为了备战在郑州举行的2017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和龙狮队的小伙伴暑期留在学校参加集训。

舞狮的高难度动作一开始练不上去,虽然中间屡屡失败,每晚回到宿舍浑身疲惫,余舒杭也丝毫没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两个月的苦练给余舒杭带来的回报的不仅是在比赛中取得的好成绩——获得甲组传统南狮第三名及甲组南狮自选套路第二名,还有一段拼搏过的记忆。

 

高玉茹

2015级金融数学专业  

将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统计系读研

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

“其实我选择UIC完全是命运使然。就现在来说,我很感激这个地方,让我一步一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给了我足够多的机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并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高玉茹说。

令高玉茹最为称道的是她所在专业师资水平以及老师学生间的相处模式。“老师们的学术水平都是很高,并且老师们对学生的引导不只停留在学术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思考体系的建立。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像是朋友,这打破了刻板印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壁垒,更利于我们之间想法的流通,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高玉茹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国文课,“课程内容是关于道家学说中的‘道法术’。 让我明白了,所谓大学学习的知识是由道到术的三维体系。这对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相当大的帮助。”

 

唐浩凯

2015级金融数学专业

将赴香港科技大学金融数学专业读研

喜欢UIC的理由

“首先我很喜欢UIC的学习模式,除了考试外,还有更多的个人演讲,小组作业等等,这意味着想要拿到很高的成绩,不光需要知识掌握度很高,合作能力以及演讲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次我很喜欢学校各个课程的时间安排,虽然学期较短,经常会一周出现几个作业,考试或者演讲,但这些内容分配的还是比较平均的,基本每周或每两周都会有要完成的任务,可以养成长期努力,坚持有耐性的习惯。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时间规划能力,每天安排好接下来一到两周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已经成为我的习惯。

除了这些之外,我还很喜欢UIC的课程设置。作为一个金融数学的学生,除了要学习数学,经济的课程外,编程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但专业课中编程的课程设置较少,很多同学没有机会接触MATLAB和python以及熟练的应用,这时候选修课程中的有关科目很好的弥补了这方面。”


本文部分转自 第九期《博雅行》

采访:廖秋娴、吴玉棠、王文珺

编辑:陈晓虹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