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BU理工科技学院ACM团队荣获“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国家二等奖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圆满落幕。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理工科技学院ACM团队派出三支队伍参加【华山论剑】组竞赛,最终斩获全国总决赛团队二等奖1项、广东省团队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杨博涵、倪方博、吕路遥、计雨尘、赵浩然等五位同学凭借突出表现同时获得全国个人三等奖,充分展现了BNBU学子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素养与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

竞赛简介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委员会主办。比赛每年举办一次,设置珠峰争鼎(本科组)、华山论剑(本科组)和沧海竞舟(专科组)三个组别。竞赛题目分为基础、进阶和登顶,难度逐渐增大,综合考察选手的编程和算法能力。2025年大赛共吸引全国613 所高校组成的1972 支队伍的19628 位学生参赛。

学生分享

李欣泽(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作为 BNBU-ACM 的学生教练,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团队经过两年的成长,在这次天梯赛中取得了团队国家二等奖,是历史以来最好的表现。这次的获奖也说明我们长期的训练取得了成效,尤其是首次参加这个比赛的新队员,他们只经历了两个月的训练就能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虽然我们团队现在的大赛经验还不够丰富,比赛策略上还需调整和优化,但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们的团队会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训练,争取更好的成绩!

倪方博(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很荣幸能作为BNBU战队成员代表学校参加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并荣获团队全国二等奖,个人全国三等奖的成绩。天梯赛的题目按难度分级,在基础题和中等题中尤其重视考察代码基础能力,包括基础语法的熟练运用以及在复杂的模拟题中理清代码思路,这与其他编程竞赛更重视考察算法思维的方向不同,备战天梯赛的过程使我编程水平提升,思维逻辑也更加缜密。同时,天梯赛是与各大顶尖高校共同竞技的平台,在比赛中能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在码力速度与算法思维上与其他高校优秀选手的差距,为进一步提升算法竞赛水平指明了方向。非常感谢BNBU-ACM的指导老师与教练组织队员参与这场非常有意义的比赛,也希望明年我校团队能够在天梯赛中取得新的突破。

李翊昊(2024级数据科学专业)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年的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这次参赛经历让我受益良多,初次参赛不仅是对知识的考验,更是一场对于心态的测试,逐渐减少的时间与波动不定的网络无不令人神经紧绷,但不断攀升的团队积分与身侧队友们专注的侧脸提醒着我并非是孤军奋战,我逐渐冷静下来,调整好心态,将注意力集中于解题。此外,难度逐步递增的赛题让我看到了所学知识的不足,各校优秀选手的同台竞技也让我明白了与他人的差距。可以说这次参赛,让我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在压力下磨砺心性,更令我收获了与队友携手攻坚,攻克难关的珍贵回忆。回顾备赛时光,每一点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关越队长和李欣泽教练给我的指导和鼓励,以及学长学姐们倾囊相授的宝贵经验和课题分享。作为BNBU-ACM 的新队员,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坚定前行,不断汲取新知,持续专注练习,力求在之后的比赛中展现团队实力,为学校再添荣光。

刘扬(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这次比赛于我而言是弥足珍贵的成长经历,不仅在于能和队友一起共同拼搏赢得比赛荣誉,更在于遇到突发状况时学会从惊慌失措走向从容不迫。尽管早已进行多次环境模拟,但是当比赛到来时,题目加载异常、代码提交失败等突发状况出乎意料,让我有些内心慌乱。但随着队友们凭借冷静的心态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迅速调整并稳住了节奏,我也被这种沉稳的氛围所感染,逐渐冷静下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这次经历让我们认识到虽然算法能力是基础,但临场应变能力也是解题过程中重要的保险栓。也愈发明白,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试炼场,也是团队凝聚力的锻造炉,让我们在挑战中磨砺,在协作中成长,在前进中共勉。最后,也非常感谢学长学姐们的课题分享,让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和多样的应对策略。接下来,我们会不断提高技术与应变能力,在赛场上展现团队的实力,以优异表现为学校增光添彩,也期待书写更多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来源 | 计算机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