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C师生为淇澳红树林物种添置“身份证”


近日,淇澳红树林保护区木栈道两侧增设了80个图文并茂的物种标识牌,上面印有保护区内常见动植物物种“二维码”。游客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就会自动跳转到该物种的详细介绍,极大的丰富了标识牌的信息量,受到了市民的欢迎。该电子资讯由UIC师生制作。

红树林木栈道两侧指示牌

据了解,UIC环境科学专业一直以来就和红树林保护区有紧密的合作。这个项目由UIC活跃媒体计算中心、环境科学专业、珠海市观鸟协会和红树林保护区合作完成,8名UIC环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师生参与其中。

此次项目实际操作持续两个月左右,环境保护区和环境科学专业负责前期的资料收集,活跃媒体计算研发中心负责 界面、数据库和后台的运营。现阶段,中文版展示系统已经基本成型,内容涵盖了红树林湿地物种分类、物种介绍、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用途等多方面信息。英文 版的也正在制作中,预计今年9月底前完成。

项目发起人,环境科学专业的詹肇泰副教授介绍说,这个项目是对于红树林知识科普的延伸。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的功能方便了大家的参观学习。同时,对于参与项目的学生而言,这是要一个在公共领域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日后在简历里也会是亮点。

 “二维码扫描很多国内公园都有应用,但大部分都是只有二维码。”UIC活跃媒体计算研发中心负责人张慧博 士说,“我们的亮点在于,二维码标识牌上也有简单的图文信息,就算游客不方便扫描二维码,也能看到物种的图文简介。”张博士还表示,未来在技术方面还希望 通过图片识别的形式做增强现实的交互,“比如扫描出一个3D的会动的青蛙展示在手机屏幕上,你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实现和它的虚拟互动。”

大三环境科学专业谢丽研是本次项目的参与者之一,负责蝴蝶、红树林两大类物种的资料收集、翻译。对于这次项 目,谢同学觉得参与非常有意义,“对于游客,我们可以让环境知识走近普通群众。对于自己,资料收集的过程也是我不断拓展课本外知识的过程。”她觉得接下来 的难点在于,英文版的内容制作过程中,有些诸如植物传统药用的晦涩术语很难翻译。如何通俗易懂的译成英文,是她还需要研究的难题。

UIC活跃媒体计算研发中心是UIC和香港浸会大学合作成立的计算机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媒体、图片图像方向的研究,与浸会大学资源共享,联合培养研究生、博士生。此前也进行过人脸识别、唇动测试等国家项目。

相关报道:http://www.zhuhaidaily.com.cn/text.php?ud_key=9090


文:仝海燕(U新社 大四国新)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