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

张迪申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在UIC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专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术习惯,扎实的研究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年,我收获了很多荣誉,连续3年的“一等奖学金”,“理工科技学部最佳学术海报”等。这些荣誉既是我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APSY良好教育的结果。

APSY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言传身教、令人受益终身的人生哲学。这四年的学习经历充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改善大众心理健康。不断深造,继续前行。


谢欣彤
2022届毕业生
美国东北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心理咨询硕士
浏览更多

毕业后,我在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并准备深造申请。面试时,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我想,是在大学的时候,在UIC应用心理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开始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包容的学习环境允许我用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

除了专业知识外,UIC的全人教育让我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沟通合作,跨领域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讨论如何把我们的所知所学回馈给社会。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这四年间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学会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这段时期的成长将是我日后源源不绝的动力,继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


马仁睿
2022届毕业生
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 教育社会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这四年,我拥有了很多尝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这个探索的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内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让我学习规划未来,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我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对心理学最初的喜爱,其实是相对懵懂的,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行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也乐于倾听他人的倾诉。时至今日,我最初的喜爱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更明确了自己对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热爱,也有自信能做好。

我还非常感谢UIC,让我有机会探索职业发展的方向。这四年里,遵循我自己的想法,担任过社团的干部、朋辈导师、军训指导员、舍堂导师。同时,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学习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做过不同类型的义工,以及参加假期实习等。除了学业上的成长,这些经历也是我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付出,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很珍惜这四年在UIC的时光,我做出的所有选择,逐渐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追求的光,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等待埋下的种子发芽。

薛雨暄
2022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浏览更多

在初入UIC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地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在UIC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做出国内考研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迷茫的。因为,好像来到UIC就注定要出国,而考研看起来是一条毫不相干的道路。但是我发现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在UIC学到的一切就是一块块小基石让我复习地扎扎实实。 这四年中,我对专业课付出的那些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我在考研复习背书中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复习书单众多,但知识点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过背诵过的。回想起每个学期准备期中和期末考试挑灯夜战的情景,我感觉考研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更大型的期末考试。 

在UIC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就是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在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是占比重大的考核项目。我得益于在UIC这四年的训练,流利的口语水平不仅减轻了我的复习负担,还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感谢UIC让我在四年中没有懈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对于学科的敬畏和不断充实自我的追求,让我明白在心理学专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去发现,而这个过程也注定是充实而艰辛的。 

但我相信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伟大的事业注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古楚风
2022届毕业生
爱丁堡大学教育研究硕士
浏览更多

四年前,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怀着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爱,站在高考之后的人生路口忐忑地走入了UIC应用心理学的大家庭。四年后,我仍庆幸自己当初敲开了心理系的大门,在这里,我实现了能力和心态上的蜕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知识和情谊。

从应试教育踏入高等教育,从理综学习到心理学学习,这对于每个大学新生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很幸运,心理系科学的课程结构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了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学习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知识,到了解不同的心理学领域——教育、文化、神经科学、心理咨询等等——在一次次的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我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知识平台,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心理系,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总能让我迸发出新的灵感,得到新的感悟。不仅在学术上,生活上亦是如此,心理系的老师们就像亲切的长辈一样,给我许多受用终身的建议。从粗心马虎、知识浅薄的新生,到能一窥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毕业生,我的成长道路是美妙而又回味无穷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我怀揣着四年在心理系的收获,衷心感激心理系给予我的一切。相信每一个APSYer(应用心理学人)都会飞得更高,更远。

袁雪凡
2022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精神健康科学硕士
浏览更多

启程时,我怀着对心理学的满心憧憬与一腔热血;旅程中,我积攒着不同学科与流派的无数经验与智慧;离开时,我抱着满心的感恩与自豪。这是我的四年,在UIC心理系的四年。

UIC给予心理学接纳与包容差异的环境,给予学子广阔的学习天地,让我们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纷争不断的小组作业中我第一次懂得依靠自己,在焦头烂额的演讲答辩中我第一次尝试相信自己,在困难重重的心理学研究中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自己。

一切生命都在心理学中被不断探索与讨论。我曾选择完成不遑暇食的心理学实验,曾选择需要另辟蹊径的研究问题,曾选择一直备受质疑的研究方法。这些所有的选择都让我明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曾茫然失措、灰心沮丧,但我的导师李珮慈博士对我说,“有的路选择了注定就是孤独的”,我记住了。我知道勇气、努力和坚持,必将使我满载而归。

此时此刻,万千言语化作感恩。感谢心理学带我认识了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性,感谢心理学赐予我一颗包容差异之心,感谢心理学赋予我足够的能量面对逆境,感谢心理学让我始终保持着渴望帮助他人的初心。四年终落幕,无悔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