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来定义。”2021届的UICer已经进入毕业倒计时,在北师港浸大(UIC),他们有无数难忘的经历。博雅教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和蜕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UIC在注重教学的同时也大力发展科研,鼓励学生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在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多位同学分别在国际期刊、学术专著、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论文要有创新点
严一博
环境科学专业
毕业去向: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硕士专业录取
严一博在本科期间发表了两篇会议文章,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珠江的内分泌干扰物:对当地人体健康是否有潜在威胁》发表在第六届能源材料与环境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EE 2020)上。他与环科专业2020级同学刘宜朋、何中昊、叶霁阳、郑妍、黄子其共同撰写的《斑马鱼铬和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及死因分析》 发表在绿色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
在《珠江的内分泌干扰物:对当地人体健康是否有潜在威胁》的论文中,严一博通过收集文献数据等方法,对比了近二十年间珠江和世界主要河流的内分泌干扰物含量和趋势,据此评估其对珠江附近居民的健康影响。
严一博(右)的论文在理工科技学部海报展上展出
严一博说:“论文能得到发表一定要有一些创新点,对领域的研究有真正的帮助。”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方面更感兴趣,因而确立了自己深造的方向——攻读计算机专业,希望能用这个领域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本文节选自北师港浸大新闻——U秀 | 敢于创新,精于研究,本科生也能发表高质量论文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