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科学学子发表会议论文

“我的大学,我来定义。”2021届的UICer已经进入毕业倒计时,在北师港浸大(UIC),他们有无数难忘的经历。博雅教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和蜕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UIC在注重教学的同时也大力发展科研,鼓励学生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在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多位同学分别在国际期刊、学术专著、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研究能丰富课内外知识储备

李欣岳(左)

数据科学专业

毕业去向: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数据科学硕士专业录取

徐铂凯(右)

数据科学专业

毕业去向: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数据科学硕士专业录取

李欣岳、徐铂凯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应用机器学习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鱼类检测》,利用加权聚类分析(weighted k-means)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grey-markov model),预测未来苏格兰渔场鱼类位置;还在国际计算机协会算法、计算和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利用多种文本挖掘工具探索平衡参考语料库”,利用开源文本数据集coca,比较了多种文本挖掘模型的有效性。

李欣岳(右二)、徐铂凯(中)等与老师合影

完成一篇论文并非易事,通常需要在前期提出想法、建立模型、设计实验,并在验证假设等过程中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和困难,还需要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修改,斟酌词语。李欣岳和徐铂凯表示:“尽管这个过程很煎熬和痛苦,但在论文发表后,写论文也就变成了一件具有成就感的事。”

李欣岳和徐铂凯说,在数据科学专业,每一篇论文都是基于算法、代码以及结果去撰写的,需要设计算法、运行程序、找bug……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既可以学习到课堂外的知识,又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的过程,既丰富了知识储备,也提高了自身能力。

对于如何提高论文写作,李欣岳认为,拥有独特的想法才是论文被发表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需要充足知识储备和积累的过程。”李欣岳通常会广泛地阅读优秀论文并试着从中获取灵感,再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

本文节选自北师港浸大新闻——U秀 | 敢于创新,精于研究,本科生也能发表高质量论文

(来源:新闻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1年10月03日 14时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