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后一学期FYP答辩与方教授合影 |
匹兹堡大学硕士毕业留念 |
在UIC统计系的四年是让我对统计这门学科从无到有的认知过程。记得我填报专业的时候统计专业写的是第四顺位,后来非常有缘分地被统计系录取了。我一开始对统计的认识是懵懂的,只知道是通过数据进行计算。但是,统计专业由浅入深的课程设置慢慢构建起了我对整个学科框架的认知。大一大二阶段的课程帮我夯实需要的数学基础课程,大三大四阶段让我对统计涉猎的范围有了广泛的认知。在UIC的本科学习中,我认识到统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四个有逻辑的部分相辅相成:1.数据产生(data production);2.数据总结(data summarization);3.概率(probability);4.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大部分的研究领域都和这四个部分相关,这也是我之后做助教过程中第一节课会给学生们提到的内容。
在统计系的四年也是让我对各种统计相关技能从无到有的锻炼过程。从C语言到MATLAB,再到R,这些编程语言或者软件都深深影响着我每一个阶段的统计学习。依然记得大三第二学期开始前三人组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通宵达旦的经历,我们应用MATLAB和R语言对数据进行统计建模,正是这些编程能力帮助我们最后得了奖。除了编程能力,我做presentation的能力也一次次得到锻炼。一次次课堂最后的小组presentation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但是这一次次机会正是培养了我如何对结果进行更好地呈现。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不仅需要专业的统计分析技能,而且需要把结果简化而明了地呈现的能力,使得对统计并不是那么熟悉的人都能了解你的结果。
在统计系的四年更是让我对统计产生深深依恋的过程。大学里最幸运的是能师从方开泰教授,这是一次洗礼,更是一次升华。方教授有着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我们每周都会有固定需要讨论的时间,主要看这一周的进度以及遇到的问题。方教授又有着平易近人的性格,他总是会耐心地指导我的论文,每当有问题,他都会鼓励我从简单入手,逐步深入,这让我更愿意去做进一步研究。方教授对学生的重视让我尤为感动。记得我最后一学期答辩之前,他反复强调让我正式答辩之前把所有内容过一遍。那天他不能亲自到场,于是就叫柯笑师兄过来帮助我,给我提建议。大学的研究成果最后在柯笑师兄的帮助下发表到了JournalofComplexity。从方教授身上,我看到了一位站在顶峰依然保持科研初心的大师。这种对研究孜孜不倦,踏实仔细的精神至今仍然影响着我。
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研究激励了我在硕士毕业后继续申请统计系的博士。目前,我在匹兹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任钊教授的指导下进行high-dimensional inference方面的研究,同时又在UPMC Children’s hospital的陈伟老师的lab里做large-scaleomics data方面的研究。陈伟老师在16年也有来访问过UIC。我们也在积极寻找与UIC统计系合作研究的机会,希望为之后统计系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