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每一位陪伴我们书写成长的人

今年教师节,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喜讯连连:彭小令教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贺平教授获“校长奖杰出教学奖”、马绰欣副教授获“校长奖杰出研究奖(青年研究)”。

这份荣光,既源于他们自身的璀璨,更是其照亮学子前路的温暖光芒。值此佳节,感谢每一位陪伴我们书写成长的人。

彭小令

南粤优秀教师

理工科技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教授

数据科学理学硕士商业统计专修研究生课程主任

“学生非常愿意找我聊天,他们喊我‘彭姐姐’。”

彭小令教授已在校任教18年,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她,深受学生喜爱,曾被亲切称为“彭姐姐”。

彭教授2024年荣获校长奖杰出教学奖,2025年又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她主导的“商业统计”课程于2022年被评为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省一流本科课程。此外,她与方开泰教授合著的教材《现代基础统计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获评广东省优秀教材,并被北京大学等20多所高校采用。荣誉背后,是她多年来始终如一的教育热忱。

在理工科技学院,彭教授已教授超过15门课程,从通识课到专业课,她总能将抽象的数理概念转化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向学生传递“求真求实”的统计精神。

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勇气,而她的秘诀很简单:“我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她意识到学生最难理解的部分是基于不确定性的统计思维。经过多年的探索,她创新性地提出了“七要点、三支撑”教学法,借助多媒体与在线平台,以“起源-案例-讲解-讨论-解决-解读-拓展”七步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她对学生的关怀远不止于课堂。彭教授曾担任苑舍舍监十年,组织过中秋手作、假面派对、线上厨艺大赛等活动,更在学业规划、职业发展、心理疏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彭小令教授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重点专项子课题。


2024-2025学年,理工科技学院包括贺平教授在内共有5位教职员因在教学、研究、服务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颁北师港浸大“校长奖”。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


贺平

校长奖杰出教学奖

理工科技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教授、系主任

“我深信优先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成长至关重要。”

在北师港浸大,贺平博士已从教19年,已教授超过15门课程,参与编写教材《随机模拟的方法和应用》,并主持和参与多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项目,2024年获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在其教学生涯中,曾经历了从“教授型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的关键转变。她深信通过营造具有吸引力且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能帮助学生培养强大的学习能力,并掌握学业提升和个人成长所需的技能。



马绰欣

校长奖杰出研究奖(青年研究)

理工科技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副教授

“借用王国维的一段文字来描述科研工作: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境界:

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马绰欣博士的研究集中于生存分析与医学图像统计建模等前沿领域。她通过提出创新的生物统计方法,深入解析复杂的医学数据,揭示其背后的科学规律,推动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在科研道路上,马绰欣博士特别强调团队成员的思维碰撞,她定期与学生开展的每周研讨活动便是这一理念的实践。她认为,这种彼此启发、共同进步的科研氛围,是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动力与宝贵财富。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宋可嘉 陈晓虹 邓雅文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海报 | 肖二元

排版 | 宋可嘉 董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