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获5份新加坡国立大学拟录取通知书

2022年9月,5名环境科学大四学生已获得在全球排名第11的新加坡国立大学(QS 2023)硕士的提前录取通知。

梁琛喆、邹沛燕、叶绮婷、何庆宇、潘子彤(从左至右)

201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工程硕士专业迎来了第一位UIC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2020年,两名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分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环境工程专业和安全、健康与环境技术专业。2021年,6名学生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今年9月,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经过申请、面试,以100%的成功率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提前录取,期待到正常申研开放的时候,会有更多环科同学获得新国立的录取。历届毕业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并为学弟学妹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我们采访了五名获得提前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与我们分享他们在环境科学专业成长的经历、大学的学习生活体验与心得。

梁琛喆同学

梁琛喆同学:“我是大四环境科学的梁琛喆,拿到NUS的提前批的录取,在惊喜和荣幸之余,更多的还是感恩与感激。除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和信任,在本专业就读的经历同样成为我很大的助力,比如资源管理这门课程教导我较为全面的环境发展观和资源管理策略,而环境监测与分析培养我在环境问题分析过程中的思考逻辑与实操技巧,还有来自老师们牵头、由环科专学组织的职业论坛和分享会,都能够开阔我的视野,帮助我了解更多有效资讯并慢慢确定未来的深造方向。

同样,我很珍惜环科宝贵的交流机会和校友资源。詹肇泰老师在我大三时给予的职业方向及选课建议,帮助我锻炼更全面的能力;22届的昝汝岱学长,也是我们的朋辈导师(MCP),用自身经验鼓励与指导我,为我的学习生活和申请之路拨开迷雾;环科友好的交流氛围同样伴随与支持我一路前行,不断进步。

何庆宇同学

何庆宇同学:“我是大四环境科学的何庆宇,在UIC环境科学的本科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的环境专业课知识如生物学原理、化学原理、生态守恒、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来为以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在环科的三年时间中,我参加过詹肇泰老师的研究项目让我对于森林资源对于环境和社会的好处有了认识;在大二学年时,我们学习了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知识如微生物学、生物学、化学、生态学等知识,帮助我们打通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知识;在大三的时候,我们更多地将所学的理论和知识付诸于实践中,每周的实验课程和毒理学的实验都为我们了解周围环境问题和如何去监测这些环境污染提供了充足的帮助。同时,专业内的校友资源和学习资源更是十分丰富,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让我们对于申请这件看似模糊又摸不着头绪的事情有了清晰的思路,我也慢慢发现研究生申请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叶绮婷同学在实验室

叶绮婷同学:“我是大四环境科学的叶绮婷,UIC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机会让我能更早的感受到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严谨和魅力。在大二的时侯,我加入到阮宾皓博士的研究小组。作为“内分泌干扰物对水生动物的传代毒性影响”课题的学生科研助手,我参与到了从水产养殖实验室的日常维护、斑马鱼解剖到制作蜡封标本的每一个环节,让我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实验室仪器以及学习相关的生物实验方法。这段经历让我对科研有了深刻的初印象,也成为申请研究生过程中较为有竞争力的地方。

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生计划也让我有了将理论知识投于实践的平台。在这个暑假,我得到华设设计集团深圳分公司的实习机会。在实习中,我们主要为湿地手册撰写进行前期的文献查阅以及起草工作。基于三年以来专业课上建构的知识框架,这段实习让我有了深入了解湿地水文地貌方面知识的契机,夯实了专业知识的架构。在了解到实际工程设计中生态保护的需求后,我也更加明确将来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的方向。我认为这样明确的目标和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也是成功拿到offer的重要因素。

邹沛燕同学在华设设计集团实习

邹沛燕同学:“我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大四学生邹沛燕,我的申请成功与在UIC就读环境科学专业的经历密不可分。首先,我在环科的课程中找到了学习兴趣,比如在生物实验、生态学课程和户外考察活动中,我结合实地的动植物观察、湿地公园参观经验和课本知识,了解到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和自然资源和管理模式。此外,在担任校内实验室研究助理和校外的景观设计公司实习生时,我在博士生王修志的帮助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学术课题研究,也参与了实际的生态修复行业项目规划,掌握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和实用工具。正是这些在环科中点滴积累的学习经历让我可以在简历中体现个人能力和研究兴趣与项目相契合的内容,以及不断磨练的英语讲演能力让我能对面试中的生态调查和湿地管理相关问题自如回答。我个人认为,在研究生项目申请中比较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业成绩和充分体现申请者与申请项目相匹配的材料说明。所以,我觉得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与老师们在学习深造方面给予了学生很多必要的支持。

潘子彤同学在实验室

潘子彤同学:“我是大四环境科学的潘子彤,在UIC环科的学习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如实地考察、观鸟课、实验课等)和实习项目(如ENVS-EMO水质实习项目)充分提升了我们的软硬实力,让我们在掌握分析化学、生态学、环境管理等专业领域的知识之余,能够通过论文、海报、思维导图、课题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系内的教授和老师们引导我们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并鼓励我们往此方向深造。这些都为我们的硕士申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记:导师云

詹肇泰(生命科学系副系主任,分管环境科学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Nature-based Climate Solutions)、安全、健康与环境技术(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硕士课程包含了世界上最热门的环境话题。现今和未来的世界和中国市场上,将会对气候变化和碳管理、ESG(环境、社会、治理)、EHS(环境健康与安全)等领域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环境科学专业拥有关于研究生申请的综合数据统计,并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支持,如研究生分享、个人发展分享、AAP(学术导师计划)等。个别学生在研究生申请上有特殊需要的,老师都会尽力给予特别支持。环境科学专业的老师将通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启发学生独立意识来帮助他们实现设定目标。此外,学科基础设施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热情善良的校友们也能给在校学生提供帮助。

编辑:汪多加

审阅:詹肇泰

图:汪多加,梁琛喆,邹沛燕,叶绮婷,何庆宇,潘子彤

来源:环境科学专业

Last Updated:Sep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