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是生态调查中的重要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环评等领域,可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环境科学专业学生需要在生态课和相关实验课里学习鸟类调查及其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021年11月27号下午,理工科技学部环境科学专业吴志辉 (Mr. Car WU, 助理实验室主管) 和家人来到珠海斗门鸡啼门湿地一处已经收割的藕塘,这已经是他最近一个月第三次来到这里进行鸟类调查了。事实上,他从夏天开始关注这个藕塘,因为经验告诉他,这里可能会是一处比较好的水鸟越冬地。
果不其然,当天的鸟况十分好,吴志辉和家人在一个小时左右一共记录到7目9科18种超过200只水鸟在这里停歇觅食。当他回到家整理拍摄的照片时,发现有一只水鸟显得与众不同,于是他立刻请教珠海观鸟协会的调查主任陈什旺(小鱼儿),经辨认和经讨论,该水鸟初步被确认为首次在珠海被记录到的长嘴鹬。之后,经过珠海观鸟协会多次前往上述藕塘核实,最终确认了这一记录。
珠江晚报等媒体对该发现进行了报道:
http://zjwb.hizh.cn/html/2021-12/17/content_1295_5456637.htm
https://pub-zhtb.hizh.cn/a/202112/16/AP61baf99be4b06dfe9f66e1d7.html
北师港浸大新闻公关处也转发了该报道:
https://www.uic.edu.cn/info/1078/13350.htm
https://www.uic.edu.cn/info/1078/13351.htm
长嘴鹬(吴志辉拍摄)
相关新闻链接:
理工科技学部环境科学专业与珠海市观鸟协会签订教学与研究合作协议(https://dst.uic.edu.cn/envs/info/1003/1517.htm),双方在横琴建立了“横琴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https://dst.uic.edu.cn/envs/info/1003/1557.htm)。
环境科学专业师生一直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https://dst.uic.edu.cn/envs/info/1003/1518.htm)。
文:吴志辉
图:吴志辉
审核:詹肇泰 何石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