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犀利!理工科技学院省一流本科课程+3!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省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北师港浸大(UIC)新增4门课程入选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其中,理工科技学院3门课程入选,分别是最优化方法、机器人导论和机器学习。截至目前,北师港浸大共有9门课程入选省一流本科课程。


最优化方法

“最优化方法”课程是北师港浸大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统计学专业的支撑课程之一,是一门通过数学建模研究,在给定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计算方法课程。

课程团队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互动可视化教学辅助平台,结合不同领域的前沿应用案例,采用以问题引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融入“参与-探究-解释-拓展-练习-评价”的教学过程,建立全过程、多维度、个性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以学生活动和发展为中心,逐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在自我探索、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最优化方法”课程主设计人及主讲教师为理工科技学院助理院长(学生与外务)、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副教授邓宇辉。邓博士现任中国数学会均匀设计分会理事、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他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相关论文多篇,主持多项研究基金项目,于2018年被授予北师港浸大“杰出教学与服务奖”,于2021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最优化方法”课程教学团队曾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省赛区三等奖。

邓宇辉博士正在上课



机器人导论

“机器人导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基于单片机及物联网芯片模块,结合传感器和算法去创作具实用性和学科交叉融合性的作品。

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基础学科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在机器人实践中的运动控制。课程采用了国际化的机器人教具,学生可充分将所学到的高阶算法,依托机器人硬件载体,设计满足不同功能的机器人。课程内容具备学科交叉融合、跨专业融合的特点,同时与产学研项目结合,学生的作品在机器人竞技、人工智能创意、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比赛中取得佳绩。

“机器人导论”课程主设计人及主讲教师为计算机科学系讲师纪燕燕。纪老师曾获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工科)二等奖,该课程于2019年入选广东省质量工程创新强校项目以及广东省冲补强精品课程设计项目,并获得第二届广东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纪燕燕老师 (右二)与学生在2023年计算机类海报展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课程是数据科学专业的必修课,是支撑本校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新工科背景下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深入了解机器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掌握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应用等关键技能。

该课程的特色包括:一、综合性学习,课程不仅涵盖了机器学习的基础理论和算法,还注重与其他相关领域(如计算机、统计学、人工智能等)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二、实践导向,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参与机器学习项目和案例研究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课程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数据集,让学生进行模型训练和算法调优。该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启发式导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局限性,并支持学生以课程项目为延伸,参与教师研究课题并发表学术论文。

“机器学习”课程主设计人和主讲教师为理工科技学院助理院长(科研)、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副教授轩辕哲。该课程团队成员还有理工科技学院副教授Nicolas Langrené、助理教授孟蕊博士等。轩辕博士曾作为数据科学专业课程主任负责建立该专业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并承担多门主要课程的设计和主讲工作。

轩辕哲博士正在上课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余美欣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封面 | 陈俞安

编辑 | 陈晓虹 董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