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第一批立项项目启动

2025年4月8日,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第一批立项项目启动会在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举行。

广东省科技厅巡视员杨慧芳,珠海市科创局副局长戴舸,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教授、常务副校长周荫强教授、副校长潘建新教授、教务长李建会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卫炳江教授、副校长吕爱平教授、协理副校长刘际明教授、校长资深顾问黄伟国教授、研发办公室处长张美君教授,北师港浸大和香港浸会大学两校“1+1+1”项目评审专家、“1+1+1”项目负责人、各学院领导、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科研部门工作人员等出席了本次启动会。本次启动会由北师港浸大副校长潘建新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吕爱平教授共同主持。

 

潘建新教授(左)、吕爱平教授

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每个项目由两位项目负责人主持,其中一位是北师港浸大老师,一位是香港浸会大学老师。第一批共有15个项目获批立项,启动会上,30位获批项目负责人或代表获颁发立项证书。

广东省科技厅巡视员杨慧芳高度肯定了两校项目评审和立项程序,并指出“1+1+1”有四大特点,一是粤港姐妹高校能自主决定研究课题、技术方案和资金的使用;二是入选科研项目视同为广东省的科技计划项目;三是支持自由探索科学研究,并更加鼓励以产业为导向,加强产学研合作;四是支持两校采取国际通行的科研规则,由两校共同履行管理职责,自主组织实施和管理项目。杨慧芳巡视员希望项目达成预期目标,未来,省厅计划推出“1+1+1”升级版继续支持粤港高校深度合作。

珠海市科创局副局长戴舸表示,这一次立项的15个项目,精准聚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体育健康等交叉领域,并紧密对接了珠海的“4+3”现代产业集群,为内地与香港的科技教育交流合作树立了典范。珠海市科创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每一批项目的实施和项目团队,提供更周全的服务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教授表示,获批的15个项目聚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领域,将为粤港科技创新合作注入新动力。此次联合资助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化两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卫炳江教授表示,“1+1+1”绝非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理念、资源与行动上的融合。希望通过这个契机可以加速推动两个学校原有的合作,同时也能够启动更多新的原创科研项目。两校汇聚粤港两地的优势资源,将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培育出更多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人才。

北师港浸大项目负责人代表陈东龙博士表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加强跨学科、跨学校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北师港浸大与香港浸会大学两校的优势,依托“1+1+1”计划这一桥梁,与业界、政府及社会各界紧密联系,确保项目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香港浸会大学项目负责人代表朱福荣教授表示,除了要将项目本身做好以外,希望能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学者来参与这个项目,同时也期待着这个项目除了科学研究以外,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研和产出落地。

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这一深度科技合作,源于2024年5月签署的《关于共同支持开展深度科技合作的工作计划》。根据该协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北师港浸大和香港浸会大学三方以“1+1+1”联合资助模式设立专项种子资金池,共同推动粤港深度科技合作。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宋可嘉

图片 | 邓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