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员陈熙霖讲解“计算机视觉的历史与现状”

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和多模式人机接口等知识。当日下午,陈熙霖还为UIC教师们介绍了科研项目如何选题及申请。

陈熙霖博士的讲座生动有趣

在题为“计算机视觉的历史与现状”的讲座上,陈熙霖博士从人类的视觉系统——眼睛开始介绍,为大家分析了人类的知觉和感觉,以及人类视觉的特性——错觉。

   他介绍到,计算机视觉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积 木世界”,逐渐引入推理和其他AI(人工智能)方法,并与神经 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科相互交叉。从最初的Marr的视觉计算模型,发展到如今的深层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和递归神经网络(th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

现场座无虚席

陈熙霖博士在现场为大家演示了一套“手语识别”系统。这套系统能把残疾人的手语表达,转化成语音和文字,让普通人理解。同时它还能把语音转化为电脑模拟人物的动作,让残疾人可以理解,实现彼此间无障碍沟通。

学生积极提问

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领域还包括图像校正、医学图像增强、图像/视屏修复、图像检索和防伪、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汽车、虚拟场景生成等各个方面。陈博士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结合众多电影片段,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

陈熙霖博士与UIC教师合影

现场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表示,通过这次讲座他们对计算机视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后在读研或者选择工作时,会考虑向此专业方向发展。

文/图:谢子薇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