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有话说 | 张文霞:我的UIC逐梦之旅


人物介绍

张文霞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生
2018-2019 学年度 一等奖学金
即将前往香港科技大学
攻读生物技术硕士学位

前言

我叫张文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在校学生,将于2020年9月前往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生物技术硕士。根据2020 年QS世界大学排名,香港科技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2名。在我的大学生活里,UIC给我提供了无数个平台让我不断锻炼自己,再加上父母的支持与信任、朋友的相伴与鼓励,一点一滴间,我的逐梦之旅在UIC悄然开启。

从UIC步入正轨

四年前的夏天,高考交卷铃声响起,我紧凑的中学时代也随之划上了句号。那时的我曾经思考:在我即将要进入的大学时代,是否会如大人们所说的那样慵懒自在、轻松惬意?20岁左右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年纪,说实话,我并不想将我宝贵的大学生活慵懒地度过。我所向往的大学,是忙碌而又紧张、充实而又丰富的,我愿意用我此刻最旺盛的生命力,去经历最奇妙的故事,体会最丰富的情感,不断增长见识,拓展生命的宽度。

正当我纠结于大学的选择时,UIC进入了我的视野。这所拥有小班制课堂、全英文教育、国际化平台的大学小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我从未质疑在同一环境下的个人差异性,无论在哪里,独特的人都能走出自己的路。但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于我而言,我更加相信环境的力量。

果真,我没有看错UIC。正如学长学姐们所分享的,在UIC的生活虽不轻松,但无时无刻不给人带来惊喜,催人奋进。大一刚入校时,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我还不太懂得如何定义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学习上总是不得要领,有些吃力,而由“组爸组妈”定期安排的导师见面对我帮助很大。闲谈时,我向老师们提出了我的困惑,而老师却让我勇敢试错,尝试各种可能适合自己的方法。刚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模式,没有人能一次做到最好,不断尝试,才能学会平衡生活中的每件事情。

不断尝试,让我在UIC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我逐渐适应了UIC的全英文授课和博雅教学模式,习惯于在不同课程之间的quiz,assignment,individual essay,group project以及presentation之间不停切换,这几项在每学期的每一门课程中都占有不同分值比例,高效紧凑的全英学习让我快速成长,GPA也逐年提升。这个过程并不无聊枯燥,反而锻炼了我的各种能力,结识了不少好友,也收获了一些意外之喜。在国文课程之历史与文明专题时,我以导演的角色和同学们一起策划并拍摄了一支有关广州肠粉的纪录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选题材、定方案,一周内几次往返广州与珠海之间,既在雨夜造访过宵夜档的老牌布拉肠粉店,也曾在打打闹闹中一起剪片到天亮。最后,在UIC第13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中,我们的这部《肠来肠往》获得了DV专题类第三名的成绩,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除此之外,课外活动也没落下,我连续三年成为了学生事务处下属的学长舍堂导师,策划、组织苑舍楼层活动,定期与宿生交流,关怀宿生生活;也加入了PPT社的教学部门,在经过训练后成为了一名讲师,参与设计PPT训练营课程,还开设了一期有关动画插件的工作坊;除此之外,还接受了“珠海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的培训,成为一名急救员;加入了棒球社,跟着学长学姐从最基础的传接球练起,虽然没多厉害,但既锻炼了身体,又认识了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

第十三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获奖合影

棒球友谊赛留影

独特的“博雅”教育所注重的不仅是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而是注重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全人教育齐头并进,让学生们开阔心智,达到见识的广博与洞明。除了本专业的食品化学、营养学、食品加工工程、食品毒理学、营养与疾病预防等专业课程,我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了会计学原理、初级德语、法律、广告学原理、社会工作学导论等许多课程。通过涉猎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我了解了不同专业的思考方式,思维模式变得更加立体,这很有利于我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高桌晚宴合照

 

奖学金颁奖典礼合影(右一为张文霞)

UIC给我的国际化平台

UIC 的国际化教育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还有更多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和项目等着我们去参与。我在大一和大二的暑假,都报名参与了不同的海外暑期项目,既结识了一帮好友,体会了世界的千姿百态,又通过课程转回了学分,减轻了部分课业压力。在大一的暑假,我来到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参加了圣彼得堡国立理工科技大学的暑期项目“Open Your Mind to Russia”。该项目分为三个课程,分别是俄国商业、俄语及俄国历史与文化,在通过将近一个月的学习及考试后,参与项目的十几位同学都成功转回了三个学分,不同程度的减轻了课业压力。因为纬度比较高,圣彼得堡的夏天也只有不到20℃,且天亮时间长达近20个小时,往往是凌晨三点天就亮了,晚上十一点天才暗下来。我们平时上课大概只会到下午四点,加上周末休息的时间,我们几乎在一个月里走遍了圣彼得堡的名胜古迹,最多的一天我们一口气去了包括彼得保罗要塞在内的近十个博物馆,现在回想起来,圣彼得堡鲜明的建筑群依然历历在目,让我流连忘返。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理工科技大学暑期项目留影

有了大一的暑期项目经历,我对大二的暑假有了更高的期待。这一次,我选择的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事实证明,各国各高校所开展的暑期项目各有各的精彩,只要选择了,就不会后悔。不同于圣彼得堡国立理工科技大学的暑期项目设在本校内,维也纳大学的暑期项目设在了萨尔茨堡一个静谧的小镇——Strobl。参与课程的同学来自几十所高校,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几天从早到晚的活动,让上百人快速熟悉起来,成为了一个小型社区。在这个项目中,我主修了一门欧盟体系相关课程,旁听了欧洲经济历史与文化等三门课程,同样成功转回了三个学分。在周末还和朋友们一起游遍了相隔不远的 St. Wolfgang(圣沃夫冈),St. Gilgen(圣吉尔根),Bad Ishel(巴德伊舍)以及 Hallstatt(哈尔施塔特)等等让人回味无穷的美丽小镇。这两次的暑期项目,从各个维度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眼界,对于二十岁的我来说,这就是我心中种下的希望。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暑期项目留影

从UIC走向世界

大三时,我正式决定要申请硕士,我将留学申请的目光逐渐聚焦于香港。有了前两次暑期项目的经历,我大概体会到了出国学习的真实感受,再加上自己的想法以及全面的分析, 我仍觉得选择香港作为留学目的地仍是最适合自己的决定。目标确定后便开始着手实施,由于预留的准备时间比较长,目标又很清晰,因此我决定进行DIY申请,无论是语言考试还是申请学校,我没有报名任何课程或是与中介签约,整个过程完全由自己一步步学习并完成。

即使在申请过程时我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细心和耐心,但是我还是感到十分紧张。不过,在UIC的学习生活教会我,无论事情有多么繁杂,一颗平和的心总能让你对难题抽丝剥茧,最后高质量完成。最终的结果确实是理想的,我获得了来自香港大学食品安全与毒理、墨尔本大学食品科学、香港科技大学的生物技术以及分析化学专业的offer。最终,由于专业和兴趣的考量,我还是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

结语

四年一晃而过,现在的我即将离开UIC,去往下一站继续打磨自己。我很感谢UIC和我的家人们,以及不断成长的朋友们和自己。祝愿UIC越来越好,再次见面时,愿我能成为母校的骄傲。

文/图:张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