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港浸大AI学子闪耀全球!首届毕业生斩获CMU、新国立、UC Berkeley等顶尖学府offer


北师港浸大(BNBU)人工智能专业2025届统招准毕业生共计50人,截至2025年6月12日,在已经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生中,79%的学生选择升学。其中54%的同学被2025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高校录取,64%的同学被排名前50高校录取,75%的同学被排名前100高校录取。




QS前100高校offer数量

(不完全统计)

在收到的所有录取通知书中,深造国家/地区分布如下:



学生分享    


王浩伟


收获offer:
香港中文大学(人工智能)
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
爱丁堡大学(数据科学)
昆山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方向))
南洋理工大学(信号处理与机器学习)



作为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国际化高校,BNBU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育人理念为我的成长赋能。BNBU的博雅教育理念塑造了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我结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还通过学校近年开展的拓展学习项目取得了在香港浸会大学学习一年的机会。通过“3+1”的学习模式,我不仅系统掌握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框架与算法设计等核心课程,更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选修课中拓展专业边界。在交换期间,我结识了来自美国、英国和挪威等国家的学生,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思维和交际能力。

四载春秋,BNBU以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浸润式的人文环境和大湾区的创新基因,为我搭建起连接世界的阶梯。感恩这片培育创新思维的沃土,让我的青春既有专业成长的厚度,更添放眼世界的格局。




吴宇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红鸟硕士项目



在BNBU的四年学习中,我通过扎实的课程学习与实验室实践,逐步构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体系与技术能力。课程学习为我打下坚实基础:《人工智能导论》与《机器学习》让我系统掌握算法原理与数据分析方法;《自然语言处理》与《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则深化了我对Transformer、LLM等前沿模型的理解,为科研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实验室探索是理论落地的重要桥梁。大二时,我加入BNBU医学影像研究组,聚焦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分析中的应用。这段经历让我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中积累了实战经验。与此同时,在李树德教授的实验室中,我基于课程所学,主导开发了“MAS4POI”多智能体系统,在真实场景数据集上实现性能突破,相关成果被PAKDD 2025收录。

BNBU的课程与科研资源相辅相成,让我既能从课堂汲取理论精髓,又能在实验室中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方案。这种“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循环,正是我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成长的核心动力。



周怡沁


收获offer:
Cornell Tech, Jacobs Technion- Cornell
(美国康奈尔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双学位硕士项目)


Dual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s with a Concentration in Connective Media连接媒体专业,
应用信息科学理学硕士(以色列理工学院授予)与信息系统理学硕士(美国康奈尔大学授予)双学位项目



在BNBU,我专注于AI学习与实践,参与机械臂和糖尿病平台项目,获得省级奖项。同时,我加入气功校队,两次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并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健身文化。在HKBU交换期间,我修读了高等数学,通过课后努力提升了逻辑思维,并积极参与交换生活动,结识了国际友人。这些经历让我在学术、实践和文化传承中全面发展。


来源 | 计算机科学系

推荐阅读:


北师港浸大专业介绍 | 人工智能
学子分享 | 人工智能-胡君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