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共进行为期超过五个月的多层级激烈比赛角逐。此论坛涵盖心理实验设计、现实问题解决、心理学产品设计、及心理科普短视频四个分论坛,全国各地160个单位共计444件作品参与赛事。北师港浸大(UIC)的六名学生组成的两支队伍分别于现实问题解决与心理科普短视频两个分论坛中取得佳绩。
来自理工科技学院生命科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APSY)的马铖泽、于一帆荣获现实问题解决分论坛全国二等奖。
现实问题解决分论坛二等奖获奖学生
(左起:于一帆、马铖泽)
来自理工科技学院生命科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APSY)的秦宏、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统计学专业(STAT)的顾亦颀、以及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MHR)的袁榕榕,在应用心理学专业陈蓉蓉博士的指导下,荣获心理科普短视频分论坛全国三等奖。
心理科普短视频分论坛三等奖获奖组
(左起:指导老师陈蓉蓉博士、秦宏、袁榕榕、顾亦颀)
为了积极备战全国论坛,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于比赛前期举办了校内双创论坛选拔活动,由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团队担任评审。在校级论坛初赛中,除了全国比赛获奖的两支队伍之外,来自理工科技学院生命科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APSY)的南星宇、马静远、陈珂欣、张馨雨以及来自文化与创意学院文化创意与设计系媒体艺术与设计专业(MAD)的车世文,在应用心理学专业黄匡忠教授的指导下,荣获心理产品设计分论坛校级一等奖。
心理学产品设计分论坛校级一等奖获奖组
(左起:车世文、陈珂欣、南星宇、指导老师黄匡忠教授、马静远、张馨雨)
学生分享
现实问题解决分论坛二等奖获奖学生马铖泽、于一帆:
我们很荣幸参加了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与全国各高校的教师和选手们深入交流学习。
论坛让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和创新思维,针对社会关注的智能电子设备过度使用问题,设计出《“自律契约”:融合人工智能与公益元素的设备使用优化方案》。我们提出建立一个基于AI和大数据的“自律契约”应用平台,融合奖惩机制与公益活动,提供全面、高效且有社会责任感的设备使用管理方案,优化人机关系,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数字健康素养的提升。
决赛阶段,需要入围队伍进行限时即兴抽取命题作答。在紧张与充满挑战的限时命题中,我们团队抽到了为提高单身群体的结婚率和生育率设计创意理念。我们提交的《“智恋”:融合AI技术与心理学的健康婚育解决方案》基于原因分析,为不同阶段的人群提供针对性支持。
我们感谢团队的信任与配合,以及特别感谢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支持,这将是我们学习旅程中的难忘记忆。
马铖泽、于一帆入围作品《“自律契约”:融合人工智能与公益元素的智能电子设备使用习惯优化方案》
马铖泽、于一帆决赛作品《“智恋”:融合AI技术与心理学的健康婚育解决方案》
心理科普短视频分论坛三等奖获奖学生秦宏、顾亦颀、袁榕榕:
非常感谢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我们同时也要对陈蓉蓉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在寒假期间,她对我们的选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并在视频制作的各个环节给予我们帮助。
这是小Q的第二个故事。在珠海市第二届精神心理健康科普大赛中,我们第一次创造了小Q与《献给因进入防御状态而被误会的你》并获得视频类三等奖。这次我们再次创作了《小Q,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吧!》,借此分享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
我们的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统计学专业,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制作科普视频。通过深入讨论和改进,提升了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学习了如何面对挑战。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能继续发展小Q的故事,为大家带来更多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学科普视频。
秦宏、顾亦颀、袁榕榕入围作品《小 Q,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吧!》
来源 | 生命科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
文|获奖学生、杨睿昕
图|获奖学生提供
编辑|邢琳娜
审核|何义炜